产教融合促发展,协同育人绘新篇

作者: 时间:2024-04-12 点击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有效模式。为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对口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机制,外语系于3月27日开启了2024年“访企拓岗”活动,4月2日召开了以“产教融合”为主题的校企合作座谈会,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更加坚实的桥梁。会后,应用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李文卓老师表示,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把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并呼吁学校在今后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中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外贸展销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进入企业参观、见习、实习的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了解机械、液压等专业知识,培养出具有较强口语能力的多方向、跨专业的复合型新质人才。

庞尚冉老师认为,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能培养纸上谈兵的“假把式”,而要在实践中练就“真本事”,既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倾斜,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如举办口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能够“敢说”、“能说”、“会说”、“善说”。我们还要用好“第二课堂”,让学生去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补齐专业短板,了解该行业所需的专业术语等。

闫晓燕老师认为,“既然我们了解了榆次老牌液压和纺机的龙头企业对选用外贸人才的标准和痛点,就要根据我系的人才培养短板主动求变,增设会展英语等专业方向,除了英语,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增设西班牙语、巴基斯坦语等小语种,更好地助力专业镇企业走向国际化,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道路。”

段保晶老师则建议教师首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和工作职责,经过学习消化后,再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一个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并采用类似于师徒传帮带的教学模式,直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杜文文老师表示,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可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参与专业与实训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开展讲座、担任任课教师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课程改革,也可以通过企业挂职、专业实践合作,培养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企业可以与学校构建“项目制”长效合作机制,接纳学生进企业实践,或者委托学校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外语能力培训服务。

许晓萍老师在谈到这次座谈会的所思所感时指出,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更接地气。液压和纺机的出口国家一般都是东南亚国家,实际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并非我们日常教学使用的英式或美式英语,而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英语,因此要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教材资料和资源。专业机械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需要制定长期化的培养计划,只有在专业知识的加持下,才能培养出ESP复合型人才。

本次产教融合座谈会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实现“知识传授+联合培养+素质提升”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版权所有 2015-2020 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晋ICP备26016397号-1 欢迎社会广大师生来校参观指导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广安街189号 邮编:030600 电话:0354-3127015